Skip to content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具有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成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也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阶级,就意味着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民主一开始就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改变传统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和平等,从而为人类的崇高理想一-共产主义社会准备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同样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一国或几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尚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之初,国际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进攻主要是武力方式,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有了长足进步之后,其进攻方式则往往转变为以“和平演变”为主。其主要手段,一是通过强硬的军事、政治压力和有限制的经济、科技的合作,迫使社会主义国家屈从其经济政治发展战略的要求,并达到促使社会主义国家改变制度的目的;二是通过强大的文化机器和文化产品进行文化渗透,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制造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种种混乱,阻挠和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同时支持和操纵这些国家内部的反对力量,一旦时机成熟,就促使社会主义国家改变社会制度。总之,国际资本主义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所依仗的都是经济的发达和在发达经济基础上的军事、科技、文化等综合国力的强大。实践已反复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尽快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应该看到,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落后面貌显著改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实力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比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强大。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提供了可能,然而,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并非易事。在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相当程度上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实践已经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试图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也是有害的,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只有一百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人类历史上其他社会制度的更替,都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同资产阶级革命不同,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任重而道远。它面临着崇高宏伟而又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在无产阶级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上,一些国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积累了相应的经验。但是,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尚需要进行长期而艰苦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样性的。**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一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各民族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特殊性的深刻内涵,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的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虽然都比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其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每个民族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按照自己民族的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民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根植于本国的土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具体的国家来说,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调整、选择适合世情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二)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既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那么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领导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成理论方案。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说过:一些读者可能会以为他将从这本书里得知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指望得到这种乐趣,谁就大错特错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设想所采取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新社会制度的思想方法,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各国的国情不同,情况又在不断地变化,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家的实际运用,也应该不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一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入类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空前伟大的创造性事业。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社会的开放性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行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但借鉴不能脱离本国国情照抄照搬。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曾经被神圣化、凝固化,以至于长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实践证明,不同国家试图用同样的“一条道路”“一种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发展社会主义既不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更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是一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纵观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个突出特点,即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开拓前进、不断发展的。深刻认识这一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而且有助于我们在当今时代正确看待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深远意义,并有助于我们以开拓奋进的精神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未来。

(一)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全面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深刻启示。 **首先,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理想目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人民群众投身其中的历史运动。**离开了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亿万人民的实际行动,就不能把握社会主义的真谛。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实践属性,不能把社会主义仅仅看作一种思想理论和精神价值,同时还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实践的群众性,不把这种实践归之于个人或少数人。 **其次,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社会主义是崭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无疑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它只是指明一般的规律和主要的原则,并不能为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答案。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不能简单套用书本上的结论,也不能简单照搬他国的经验,而必须从自身国情和需要出发去进行探索。探索不是盲目摸索,不是无目的寻找,而是探索规律,力求掌握规律,不断提高实践的自觉性。通过不断的探索,就能一步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再次,实践探索中出现某种曲折并不改变社会主义的前进趋势。**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这种发展又不是直线式的,有时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曲折甚至倒退,这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现象。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历史进程是这样,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也是这样。从社会主义的历史看,有时凯歌行进、势如破竹,走的是平坦而顺利的道路;但有时出现曲折,走一些弯路,甚至遇到大的挫折。20世纪末期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我们要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有正确的认识。既要认识到一定曲折的不可避免性,又要尽可能地避免某些曲折,使社会主义顺利发展;既要能够直面曲折、承认曲折,又要不因曲折而改变初衷和失去信念,还要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战胜和走出挫折,使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最后,推进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必须有开拓奋进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事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而奋勇前进的过程。要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就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实践品格,必须有共产党人的高度组织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有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在革命时期,就要有不怕牺牲、冲锋陷阵的斗争意志和英勇精神,以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去争取革命的胜利。在建设时期,就要有高度的建设热情和创业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忘我的劳动和奉献精神,把社会主义大厦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在改革时期,就要有勇于开拓创新、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改变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而所有这些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首先,正确认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潮时期。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归根结底是真理的力量,也是道义的力量。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导致的两极分化和不公平不公正现象,为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这是我们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坚实根据。应该看到,社会主义不仅在低潮中坚持了下来,而且不断积聚力量,实现新的发展。现在,情况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开始复苏,并出现区域性强劲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其次,充分估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新境界,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只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个方面军,但这是社会主义在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13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所取得的成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取得的成功。当今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世界人民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强大活力,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最后,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上还会有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勇于在实践中开拓前进,世界社会主义就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走向复兴。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已经雄辩地证明,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社会主义在中国走过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走到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正在走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美好明天。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自信担当的精神状态,以开拓奋进的奋斗姿态,去开辟社会主义的未来。我们深信,只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有锐意进取、大胆探索的实践,就一定能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走向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